中国穴位疗法网\镇江杏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详细页面

生物波共振


 

生物波共振

目录

名称

定义

生物波共振简介

生物波共振穴位理疗贴(商品名:怡心贴)研发人

作用原理

临床用途

国家权威机构认证

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名称

中文名称:生物波共振

英文名称:Bio-Wave Resonance

定义

    生物波共振:人体较易吸收与其频率或波长相同的能量波,当生物波功能材料释放与人体相匹配波长的生物波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即“生物波共振”。

    当上述“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对相应的病症发挥理疗作用。

生物波共振简介

    生物波是指人体细胞释放的波长为3-50μm的红外线,其中波长6-14μm的远红外线占生物波的60%(也称生命光线)。红外线是电磁波中不可见光的一部分,波长0.7-1000μm,分为近红外线, 波长为0. 75~1. 50μm之间;中红外线, 波长为1. 5~6. 0μm之间;远红外线, 波长为6~1000μm之间。其中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红外线波长为4~15μm,其计量是以法向比辐射率(发射率)表示,常温下发射率与生物效应呈正相关。生物波是一种不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的巨大能量波,是安全、深层、快速的能量波。生物波的优势在于它能以光波的速度,直达人体深层病灶组织,且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在中医领域,鉴于远红外线的穿透能力,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具有侵入性损伤的针灸疗法,与燃烧的艾灸相比,则具有无污染的特性。

    法国物理学家Louis V.de Broglie(家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物质运动理论于1929年12月11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也正是阐述了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其理论精髓与“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理论一样,也说明一切事物均在运动中发生、发展和消亡,而且更具完整和理论性,包括阴阳(自然界事物,包括宇宙与社会)的对立、阴阳的互根、阴阳的消长和阴阳的转化四个方面。“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 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 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场效应即是由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等相互间传递和作用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与现象, 可包括声、光、电、热、磁、引力等所有物理表现,而不是某种电子能量或电磁波的传导。生物波属于不可见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场效应;根据场效应理论,生物体中存在场效应,生物体外也存在非生物体场效应,不论那一种场效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甚至相互传递。共振是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质,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质振动的现象),是生物体内、外场效应相互影响、相互传递能量的基本形式。爱因斯坦曾指出:“引入场的概念(电磁场学说),是法拉第的最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电磁场学说将物质场效应的可检测性、可控制性和可应用性成为现实。由此,生物波共振的实用性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辐射源,人体的红外吸收受人体内生物大分子氢键振动和三磷酸腺苷(ATP) 分子中高能磷酸键所释放的影响(ATP 是细胞代谢、活动、分裂所必需的能量),其能量均处于2.5~4.0μm 及5.6~15μm 的红外光谱范围内;远红外辐射材料,如SiO2、TiO2、SiC 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硼化物和硒化物等均存在极强的极性振动,在远红外光谱区表现为极强的振动吸收峰(带),因此决定了远红外辐射材料的高辐射特性。人体既是远红外线的接受体, 也是远红外线的发射体。根据现代热辐射吸收的理论,当物质的吸收光谱与辐射光谱一致时达到最佳吸收。人体通过辐射吸收后,使表皮温度升高并不断向皮下组织传递,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强血液的物质交换,给病灶提供有利于康复的重要生化反应的动力和营养,加速代谢,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生物波共振穴位理疗贴(商品名:怡心贴)研发人

 

    生物波共振穴位理疗贴(怡心贴)研发人:扬州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教授、执业医师、上海贤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南人力资源市场第4党支部书记王山喜医学硕士,江苏句容市人。88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在江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药理学与内科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10年,期间于93-96年在苏州大学医学院攻读内科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阮长耿院士和博士生导师王兆钺教授,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1999年出版医学专著《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同年受聘扬州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研究成果获得《镇江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2等奖(199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2等奖(医学类,2001年)。1998年以后,曾受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陕西步长药业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信谊药业》等著名医药企业从事医药研究、市场策划及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自然疗法,特别是生物波、生物电以及穴位经络效应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外用穴位理疗贴(2010年)》与《场效应理疗贴(2012年)》等2项。2009年创建镇江杏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专利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2013年6月生物波共振理疗贴—穴位理疗贴(商品名:怡心贴)产品获得《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产品注册证(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60702号)”,自此,这一“无创伤、无药物毒副作用、无皮肤刺激、无致敏性、无细胞毒性;使用简单、方便携带、安全有效”的外用穴位理疗贴正式推向市场,并以其不靠药物作用的纯物理疗法特性区别于其它皮肤贴剂,为大众健康提供新的选择。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没有终点,基于生物共振理论的新产品(场效应理疗贴)研发也还在继续中……

作用原理

    怡心贴遴选SiO2、TiO2、AL2O3等十余种纳米功能材料研制而成,当贴敷于人体穴位后,其治疗硬膏中功能材料通过吸收环境能量而发射波长6-15μm的远红外线(也称生物波,属于物理场效应之一),因该波段远红外线与人体产生的红外线(波长3-50μm,其中60%介于6-14μm之间,属生物场效应之一)相匹配而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穴位局部生物大分子或细胞产生更多的激发能和较大的生物场与信息流,并以孤立子波形式在经络中传递,使得经络网络更通畅,能量与信息传输更迅速、顺利,有效改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性与免疫力。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对相应的病症发挥理疗作用。

临床用途

    根据中医取穴方法(遵医嘱或参照如下方法),选取相应的穴位贴敷,怡心贴可用于下列病症的理疗:

1、缓解刺激性咳嗽及咽部发痒、异物感、微痛等咽炎症状(取天突穴);

2、缓解偏头痛(取列缺穴、内关穴加阿是穴,即局部压痛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症状(取阿是穴);

3、减轻颈椎病、肩周炎、肌筋膜劳损、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引起的四肢、颈、肩、腰、背等局部软组织的慢性疼痛(取阿是穴,即局部压痛点)。

    理论上讲,根据中医针灸学原理,生物波共振穴位理疗贴(怡心贴)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穴位组合,通过“穴位经络效应”适用于穴位疗法治疗有效的病症。

国家权威机构认证

    生物波共振技术产品无创伤,无药物毒副作用,使用简单,方便携带,安全有效,是中医穴位疗法(针灸技术等)应用的现代升级版,对缓解刺激性咳嗽及咽部发痒、异物感、微痛等咽炎症状以及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症状与颈椎病、肩周炎、肌筋膜劳损、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引起的四肢、颈、肩、腰、背等局部软组织的慢性疼痛症状均有良好疗效;鉴于现在许多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因素多样,一些症状解释不明,无从对症下药(治疗)等现状,基于怡心贴的可靠技术指标与良好的安全性(技术指标:远红外波长6-15μm,发射率87%;安全性指标:细胞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致敏性试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均符合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相关条款和国家药典(2010版 二部)相关要求。检测单位:《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江苏大学药理学系》),在缓解亚健康症状(心慌、心悸、失眠、咽炎及疲劳、疼痛等)与疑难杂症治疗方面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何登良,董发勤,刘家琴等.远红外功能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功能材料,2008,5 (39) : 709

[2]华萍,吕虎,原林等.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J].中国针灸.2006,26(6):407

[3]张怀亮,潘玉蔚,李小霞等.中医经络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杂志,2009,8(5):329

[4] 张怀亮,林彤.细胞生物场效应论与经络实质探讨,江苏中医药,2004,25(8):1

[5]杨洪钦,谢树森,陆祖康.经络系统中的生物信息熵及其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55

[6]姚立丹.生物场、信息、时值假说导论-经络实质的宏观探讨之一,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2):57

[7]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

[8]韩勇,刘文胜,孙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J].陕西中医.2002,22(8):736-737

[9]任秀梅,刘淑杰.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2,19(5):28-30

[10]徐连登,张宇霞,郑艳华.内关、心俞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192-193

[11]焦瑛,古育芳,缪建中.复律膏穴位敷贴治疗心律失常28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58-59

[12]焦瑛,高栓庄,缪建中.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4):246-247

[13]李美华,刘征,孙忠等.心痹贴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1):60-62

[14]邹其俊.远红外线生物效应谈[J].微循环学杂志.1997 ,7(4):39-41

[15]季冠芳,杨子彬.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J].天津医药.2007,3(1):78-80

[16]李波,王宝明.远红外辐射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九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3,25(6):86

[17]王山喜,孙红花,李永金.生物波对心悸症状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医药前沿[J],2012,12

[18]王山喜,孙红花,李永金.怡心贴对精神疲劳状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J],2013,1

相关链接

维基百科(远红外线)

百度百科(生物波,场效应,场效应治疗仪,穴位磁疗法,生物电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