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疗法网\镇江杏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详细页面

舌尖上的武侠片 《心传》诱人美食盘点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上周五晚播出,与第一集《脚步》相比,该集剧情开始回归美食:菜籽油、陕北手工挂面、苏州船点、瑶族蕨根糍粑、汕头蚝烙、扬州烫干丝、脱骨鱼、三套鸭、油爆河虾、广州啫啫煲……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中国人关于食物与味道的传承有时是通过家族延续,比如湖南山中制作蕨根粉,通常是爷爷传给孙子;也有时是通过师徒之间传习,比如面点、糕团的制作。《心传》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菜籽油

菜籽油

  “舌尖2”第二集《心传》中开头的画面便是黄山歙县,一片油菜结籽的场景,讲述徽州当地食用油制作的过程。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

  据介绍,菜籽油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使用广度上贯穿长江流域,给各菜系的厨师创造了施展技艺的舞台。菜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有利健康,媲美昂贵的橄榄油,不过菜籽油也有先天不足,烹饪过程中油烟大是其中之一,如今通过科学的精炼手段,油的烟点大大提高,加上品种改良,可以进一步降低非健康物质的含量。

  陕北手工空心挂面

陕北手工空心挂面陕北手工空心挂面

  空心挂面原名手工银丝油面,因群众奇其条细而且空心,随改呼此名。这种挂面清疡耐煮,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而且经夏不霉,携带方便。

  加工手工挂面是个累人活,大大小小的工序有十几道,一点都不能马虎。从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和面、醒面,到第二天上午卸面、包装,整个制作流程需20个小时左右,分别是:和面、搓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装封等工序。

  史料记载,张家山空心手工挂面“茎直中通、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所谓“茎直中通”是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空心挂面亦由此得名。因张家山手工挂面用优质面粉加工,其光洁度好、耐煮沸、煮后不浑汤,再配陕北羔羊肉、鸡汤、肉汤等,味道极佳、营养丰富,故有“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之评价。

  蕨根糍粑

蕨根糍粑蕨根糍粑
蕨根糍粑蕨根糍粑

  湖南“莽山蕨根糍粑”,在质朴、浓情、乡愁、生态、原汁原味、美轮美奂中播出,整个节目虽然只2分多钟,但向人们袭来一股山乡、瑶乡、美乡之风,嘴上仿佛感觉到蕨根糍粑的醇香与甘甜。

  蕨根糍粑,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许多山区人民、瑶族同胞充饥饱腹的补充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成为原生态绿色美食。蕨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几种植物之一,在几个大洲都有,许多地方把它的嫩芽当作蔬菜,也从根中提取淀粉。蕨根,它埋在地下两三尺左右,有点像黑藤,含有丰富的淀粉,蕨根糍粑就是用这它做成的,这种糍粑有很多种做法,可以跟糖一起煎,也可以跟辣椒一起炒,不管怎么做,都以它独有的风味,为人们所喜爱。

  苏州船点

苏州船点
《舌尖》中苏州船点

  在“舌尖”中,伴着软糯的苏州话,好的厨师成了运用各种兵器的行家,夏秋薄荷,冬春玫瑰美轮美奂,苏式方糕、蟹黄烧卖、虾肉小笼、枣泥拉糕、四喜蒸饺、苏州船点等美味点心依次出场,让吃货馋涎欲滴。

  苏州船点,香、软、糯、滑、鲜、型,精妙绝伦,制作难度极高。旧时的达官贵人在船上待客,船点必不可少。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吃的精美点心就是船点。师傅们将镶粉、枣泥、豆沙、可可粉、芝麻等数十种食材融会贯通,雕琢成走兽飞禽、花卉瓜果,让人感慨巧夺天工之余,洞见姑苏繁华。

  苏州船点选料考究、制作精美、口感极佳,加上艺术造型的包装,可说苏州点心中的阳春白雪。

  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潮汕蚝烙

潮汕蚝烙

  蚝烙(潮汕话为ǒu luǎ,潮汕话属闽南语系,óu对应的字应该是“蚵”,蚝即是海蛎,由于广东粤语地区常写作“蚝”,所以潮汕也沿用了这个字)是广东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台湾省称为蚵仔煎,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

  食材除了传统“主角”鲜蚝外,蚝烙表面还添洒了米粉丝、猪肉、豆腐鱼、以及不同品种的贝壳。金黄色蚝烙香气扑鼻,外酥内嫩。还有澄海青草巷草鱼粥、八角楼牛肉粿条也登上了荧幕。

烫干丝

烫干丝

  江苏扬州和泰州汉族名菜,起源于扬州,黄豆加工成大白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色泽素雅,软嫩异常,鲜美隽永。

  美食的传承还离不开挑剔的美食家,来自扬州的评话艺人,63岁的杨明坤开启了另一道江苏美食——烫干丝的亮相,网友评价“太帅”。上午喝茶皮包水,下午泡澡水包皮的扬州人对一道看来素雅的烫干丝也要求极高——大白干每块横切28片,再切丝,根根分明,韧而不散,再用100℃开水洗烫3遍,去除豆腥,浇上卤汁和香油,这才是扬州口味。一道美味的烫干丝,加上扬州评话里的英雄爱情,也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

  脱骨鱼

脱骨鱼

  三鲜脱骨鱼是苏菜的典型代表菜品之一,以鲤鱼为制作主料,脱骨鱼的烹饪技巧以烧菜为主咸鲜味。特点:鱼形完整,鱼肉鲜嫩,腹藏三鲜,别具风格。

  三套鸭

三套鸭

  三套鸭是是江苏省扬州和高邮(原属扬州)地区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麻鸭,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以野鸭为制作主料,三套鸭的烹饪技巧以焖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味。“三套鸭”家鸭肥嫩,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滋味极佳。有人赞美此菜具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魅力。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套鸭,是特技厨师考试的必考菜,三鲜脱骨鱼也是,大煮干丝是中级厨师的必考菜。不过如今饭店多讲究效率和速度,制作三套鸭的饭店越来越少了,即便在扬州本地也很难吃到,如果想吃,基本都要预定的。

  据了解,随着野鸭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传统淮扬名菜三套鸭在扬州市场几乎绝迹,目前已经将野鸭改成麻鸭。这次亮相央视的三套鸭是周晓燕经过改良的菜式,主要是由3年以上的散养大公鸭、1斤半的麻鸭及家鸽作为食材。

  “将骨头取出来,不沾一丝肉,从外表看起来整个食材完好无损,并且在长时间慢炖后,还能保证菜式的外观完整美观。”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邱杨毅介绍,三套鸭经过改良后亮相央视,食材亲民,或将引发扬州本地乃至淮扬菜风味集聚区的传统菜肴回归风潮。

  扣三丝

扣三丝

  般饭店都很少见。但在老上海的各种酒席婚宴、逢年过节的家宴上,可是压轴菜之一。TA一向以用料讲究、刀工精细、扣排整齐、红白相间、形如小山、汤清味醇著称。

  在微博平台上,网友们似乎对将厨师刀工展现到极致的扣三丝更感兴趣,更有不少人将其称为“功夫菜”。

  据了解,扣三丝是本帮菜代表作“老八样”中的一道,要做这道菜,需要用一只底部带气孔的扣盅,先放进一片香菇,再将切得极细的火腿丝、鸡脯丝、笋丝按比例置入。其中,鸡脯丝紧贴盅壁,笋丝和火腿丝在中间混合压实,再加入调料用旺火蒸。

  李明福告诉记者,这道菜考验的是厨师的刀工,三丝均需先片后切,片薄如纸片,丝细可穿针,要练就这样的刀工,即便是有天赋的厨子,也得苦练10年。

  “这道菜的刀工怎么才能过关?不算打底料,扣盅里的三丝加起来要超过2000根,粗细还必须一致。”李明福说,这道菜曾是他的绝活,无奈现在岁数大了,视力不行,目前店里5个厨师只有大儿子李巍能切。

  油爆河虾

油爆河虾

  “油爆河虾”是上海及江、浙一带四季名菜。它为席上珍品,也入寻常百姓家,适于家庭小酌。

  整个烹饪过程,油爆最为关键,小河虾很嫩,油爆过长就吃不到肉质的美味了,所以,一般在一分钟后,自己吃一个,如果外壳酥脆了,就马上捞起。

  "油爆河虾"以上海山东中路、南京东路口的"老正兴菜馆"烹调的最具特色。成菜后河虾个大体圆,红润发亮,外脆里嫩,咸甜可口,入口壳肉分离,吃完虾,盘内不留卤汁。

  黄鳝啫啫煲

黄鳝啫啫煲

  如果说清蒸大闸蟹是广东人偏淡口味的代表,那么,啫啫煲就体现了广东人“重口味”的另一面。啫啫煲源于广州80年代初期。当时无数的大排档涌现在广州的街头巷尾。这些大排档都是以快手、镬气香而深受街坊的欢迎。而啫啫煲就是大排档中必备的“名菜”。这道菜经过极高温的烧焗后,瓦锅中的汤汁不断快速蒸发而发出“滋滋”的声响,因此被老广们命名为“啫啫煲”(与粤语发音相似)。这类菜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广州人俗称的“香口”。其特点就是香气扑面而来而口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每一个啫啫煲的配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只是主菜了。当然,就算千百种材料是一致的,只要有一味不一样,就能成就千百种味道,而这,正式啫啫煲最精彩的地方。